校级实习实践基地
|
||||||||||||||||||||||||||||||||||||||||||||||||||||||||||||||||||||||||||||||||||||||||
|
||||||||||||||||||||||||||||||||||||||||||||||||||||||||||||||||||||||||||||||||||||||||
近些年,随着学校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基于此,学校自2012年始,开始立项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经过几年的立项支持建设,目前建有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培养基地10个,校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5个。名单如下:
现有的基地,辐射校内现有外语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法学专业等专业,覆盖专业广,为学生提供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平台和机会,近三年直接参与学生约3000余人次。不少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得到了专业训练,提升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毕业时具有明显的就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因专业素质够硬、实践能力突出,甚至在实践基地单位就得到了留用。此外,因与基地合作单位的合作深入,除了扩大、拓展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外,我校与合作基地单位在实践教学、人力培训和科研合作的合作也随之深入,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在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上,引进了不少合作基地的专业人士来我校进行专业讲学和实践指导,我校专业教师也为合作单位进行了专业理论的培训;在物化产出上,双方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编写了与专业实践直接相关的教材或讲义;在科研合作上,双方互惠互利,合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项目。
总结基地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院系社会资源,鼓励院系专业教师发挥自身专业、社会资源优势,开发、拓展新的实习实践基地。高校教师除了学校教师的身份外,往往还有广泛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资源,他们在专业领域内往往与行业单位有大量的联系,而且对行业内的单位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会判断哪些单位有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需求和意愿,哪些单位适合学生进入实践。学校进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可忽视这一资源。我校的不少基地,成立之初基本上都是依靠校内专业教师的社会资源。
2.基地要可持续发展,一定是要建立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务必要结合基地特点,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如我校旅游管理学院与首都旅游集团合作建立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二外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及企业的经营场所、市场信息及人力资源优势,形成“学校教研—基地实践—社会服务”一条龙的基地发展模式。通过建设,使二外成为首旅集团后备管理及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输送地之一、首旅集团管理及服务人员培训基地;首旅成为二外相关专业学生校外课堂、实践教师的源泉。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二外便承担了为首旅集团前身的下属企业如北京饭店、北京国旅、建国饭店、全聚德等多家企业的管理培训任务,学历学习和非学历管理培训、外语培训人数达到2000多人;与此同时,首旅集团下属企业如建国饭店、北京饭店、长城饭店、长富宫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也承担了二外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实习学生数达2000多人次。
3.基地建立后,校方一定要时刻明确基地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服务。在与合作单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需充分利用资源,物尽其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以我校旅游管理学院与首都旅游集团合作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例,该基地正式建立后,校方继续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积极尝试依托基地、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完善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的双重培养模式。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大力培养学校和企业教师队伍。通过对口合作机制,使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人员到学校受训,从而建设起懂得理论、掌握实践的高素质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第二,引入双师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挥二外教师理论优势,借力首旅实践资源,实行学生培养双师制(学术导师和业内领袖联合培养,各司其职的模式),借力业内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业内教师的纽带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结构。应以“超常规的精力、超常规的措施、超常规的代价”引进、培养、用好基地人才。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柔性聘任专家、教授等措施,吸收和培育旅游产业内部领导力群体。 第三,问题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合作方日常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挑战为导向,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化教育服务产业实战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实训基地等三方面的合作,力争创出新型的联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引入“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造调价开展为首旅游定制化合约培养,提升学生对首旅品牌的认知和忠诚,提高学生为首旅服务的能力。
4.进行制度建设,将合作项目常态化,基地运营制度化,保障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制度是保障,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双方权责,保障基地的顺利运行;一方面,通过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保障学生安全和实习实践质量。如我校国际传播学院和北京青年报社合作共建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基地主任由双方主管领导担任,建立了有效、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具体实习实训时间、实习实训岗位、实习实训操作规程、实习实训考核办法和要求等,共同监控实训与实践教学质量;每次实习期间配备若干名实习指导教师,并具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专业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计划,保证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效果;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基地建设要深入,不可仅仅停留在基地建设的表层。基地建设,不能搭了框架,制定了制度,提供部分实习实践机会就算了事。要保证基地建设起到实效,落到实处,需要加强对基地建设进行绩效评估,通过评价来引导基地的建设。而对基地的建设绩效进行评估,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项目体系,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我校目前在教学教学研究项目体系中中有一类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和校级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每年都会通过遴选进行立项建设,将基地的建设纳入到项目管理体系中,通过立项评审、中期考核和结项论证,保证基地建设的成效。目前,我们会在基地建设绩效评估中突出项目产出和项目效果两个方面的评估,涉及到基地实践课程/项目开发、利用情况、实践教材编写情况、基地服务覆盖面情况等方面。 |
||||||||||||||||||||||||||||||||||||||||||||||||||||||||||||||||||||||||||||||||||||||||